Skip to main content

古琴曲《平沙落雁》赏析-成都古琴老师吴娅演奏视频

作为中国古琴名曲,《平沙落雁》又称为《雁落平沙》,深受历代琴家喜爱,是近300年来传谱最多、流行最广的琴曲之一。为什么会叫“平沙落雁”这个名字?其主要源于潇湘八景之一“平沙落雁”,描写烟寺晚钟,远浦帆归,沙滩上群雁起落、飞鸣、回翔、呼应,因此赋予了极强的诗意。


成都古琴老师吴娅演奏古琴曲《平沙落雁》,2016年录制

古琴曲《平沙落雁》真实作者无史料能考证

从最早刊载的《古音正宗》(明代1634年),在历史上有多种古琴流派传谱,各种史料刊载的曲谱多达五十多种,仅《古琴曲集》(1962年出版)第一集就收录了六位琴家的演奏谱。关于《平沙落雁》的作者,据传有唐代陈子昂,宋代毛敏仲、田芝翁,明代朱权。由于史料无处可靠,至今为止未能考证其真实作者。

众多古琴流派演绎风格各异

《平沙落雁》曲谱版本非常之多,因此中国古琴各门各派也将自己的演奏风格、演奏技巧,与曲目进行了巧妙融合。

  • 广陵派:广陵派的平沙演奏过程中多吟猱弹奏手法,多撞,多退复。因此,在这三种手法结合演奏下,全曲呈现出流畅的韵律,演奏效果更为柔美华彩。
  • 浙派:浙派的平沙在弹奏时,采用少撞,少吟猱,多逗。曲调运用切分音,曲调强弱分明,节奏多变化,曲调听来雅致恬静,跌宕起伏。
  • 梅庵派: 梅庵派的平沙中后加”雁鸣”一段,极具本门特色,是王燕卿先生亲自原创,曲调更追求逼真、生动的演奏效果,让人仿佛身临其境。
  • 诸城派九嶷派:这两派的平沙,增一段在固定音型陪衬下用模拟手法表现大雁飞鸣、此呼彼应的情景,形象鲜明生动,别具一格。

琴曲苍茫意境,各派题解不一

平沙落雁,本就是自然景色“潇湘八景”之一。曲中描绘的是一幅恬淡、优美的水墨图景。在黄昏将至时分,水波盈盈、烟水朦胧的洞庭湖畔,湖岸上一带白沙,静谧祥和,缱缱绻绻。一群大雁从天空某处飞翔而来,它们在空中徘徊飞鸣。先有几只大雁落在白沙上,空中的大雁自在飞翔,白沙上、天空中的大雁随后一同相互鸣叫,相互呼应。江上充满了无限生机和欢乐。接着,在同伴的招引下,原本在空中飞翔的雁群纷纷收敛了飞翅一一落在白沙上,江上一派热闹场景慢慢回归到和谐恬静的氛围中。渐渐的暮色低沉,站在远方观赏,雁群丶沙滩丶湖水,与越来越浓的暮色融为一体,所有的景致陷入沉沉的睡眠中。

平沙落雁

虽然《平沙落雁》描写的景致大致如上,但是各家各派除了演奏方法、保留曲谱不同,对曲目的理解也不一样。

  • 古音正宗》中说此曲:“盖取其秋高气爽,风静沙平,云程万里,天际飞鸣。借鸿鸪之远志,写逸士之心胸也。……通体节奏凡三起三落。初弹似鸿雁来宾,极云霄之缥缈,序雁行以和鸣,倏隐倏显,若往若来。其欲落也,回环顾盼,空际盘旋;其将落也。息声斜掠,绕洲三匝,其既落也,此呼彼应,三五成群,飞鸣宿食,得所适情:子母随而雌雄让,亦能品焉。”这段解题对雁性的描写极其深刻生动。全曲委婉流畅,隽永清新。
  • 天闻阁琴谱》题解是,“取秋高气爽、风静沙平、云程万里、天际飞鸣,借鸿鹊之远志,写逸士之心胸”,曲调平和闲静。
  • 现流传最广的版本是张子谦所传的《蕉庵琴谱》本及管平湖所传的《琴学丛书》本,即通常所说的“南平沙”和“北平沙”,均分为七段。

请关注成都子云古琴馆微信公众号(扫描下方的二维码),这里不止有古琴……

二维码